当代与传统的碰撞 | 雕塑学会x李雄
李 雄
出 生:1987.7.26
籍 贯:湖南嘉禾人
电 话:15017578559
邮 箱:120762646@qq.com
个人网站:http://www.lixiongart.com
通信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小洲艺术区3007室
2013.06就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雕塑具象方向获本科学士学位
2019.07就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方向获研究生硕士学位
2020.12 至今就读韩国世翰大学教育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在读
2020.10至今任职于广州华立学院
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雕塑院客席雕塑家、海南省雕塑学会会员、广州市雕塑学会理事
作品曾被中国国家画院、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华艺术宫、广东省美术馆、广州雕塑院等机构收藏
作品的创作不会停留在过去,也不只是追求概念和定义上。我所做的就是通过所实践创作的作品面向公众,将现代具象雕塑的生命灌注于作品中,赋予新的思想,在新的造型观念与传统文化的系列神话故事之间发生碰撞,即当代与传统的碰撞、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的交融。
——作者自述
采访现场
雕塑学会:在以“中国经典神话故事”为题材的雕塑作品中,您当时是如何切入这个题材的?
李雄:切入这个神话题材的创作初衷很简单,我们这一辈的人从小就在课本、影视剧、动画、漫画等等有许多对于“中国经典神话故事”的了解。我想创作出来此类的作品是容易让大家产生共鸣的。
李雄工作室一角
雕塑学会:您是如何解读现代具象雕塑语言的?
李雄:我所认为的具象与抽象相对立,具象是与自然形态基本相似或者极为相似的一种艺术,抽象则是抛弃自然形象的一门艺术。经过这些年对雕塑的创作我有认为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创作活动中又相辅相成且相对统一,比如在创作具象作品时同时需要利用抽象的思维:对题材本质的抽取,对自然、事物、事件的内在的提取,这是一种相对个人抽象的思维方式。
现代具象雕塑艺术已经不是对客观物象的机械模仿。雕塑内在精神与形式意蕴是雕塑语言发展的根基与方向。在创雕塑的空间里给予形式以生命,并升华了视觉空间的生命力与节奏感。而雕塑可视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承担了雕塑家与雕塑之间的精神空间载体的责任,它为雕塑家的种种情感特征提供了合适的雕塑语言形式,从而使雕塑家与雕塑作品之间实现了内在生命的表达与交流。
李雄个展正在小洲艺术区展出
雕塑学会:说说您的艺术语言和情感表达是什么?
李雄:艺术语言和情感的表达非常的广泛,艺术也同时包含了美术、音乐、舞蹈、文学等等,我只能从我目前创作雕塑的积累,在狭义上的一点理解:我所创作的现代具象作品是表现雕塑主体情感的一个符号,我经常在创作过程当中,打破常规的构成和形式,突出作品的个性与情感表达,这里的雕塑艺术语言与情感他是相辅相成的一种关系。情感又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反应,从情感出发作品强调的更多的是个人情感,我将自己的认知与主观感受,可以说我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是作为雕塑艺术语言的主要推动力。
作 品:《精卫》
材 质:铜
尺 寸:150× 50× 93cm
作品说明:作品取材原始神话:精卫填海的故事。精卫填海的故事让人们感动,生命的伟大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在于勇敢地反抗那些不公,那些不幸,勇敢地为自己去创造生命的价值,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英雄精神。
雕塑学会:您所赋予的神话故事里,体现了怎样的造型观念?
李雄:我所创作的神话题材能感受到作品当中的单纯与力量感,同时能看到我对雕塑艺术理念与心灵状态的一种呈现,也对中国古典神话精神的崇高,与神话精神悲剧情感的探讨。现代雕塑语言的不断丰富与分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无没有将雕塑本体塑造摒弃,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加上个人对现代具象雕塑解读,重新寻求他们之间的精神契合点,打破传统的雕塑定义,对于雕塑并不仅仅是雕塑本体的塑造,还有无个人的主观意志表达,同时寻求观念在现代具象雕塑中相互渗透、转换,来呈现对神话对生活的解读。
名 字:《拓荒者》
材 质:铜
尺 寸:106x50x60cm
作品说明:作品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作品利用一张弓似的剪影造型强调其开天辟地的力量与气势,腾空一跃、张力十足劈去。用夸张而又显得繁杂的的肌肉与硬朗简洁的几何形体骨骼拼接,产生新的视觉效果,力争繁而不碎。利用塑造造型的绝对特点表现雕塑的形式。
我喜欢在雕塑创作过程中加以隐喻其中,从而形成形似与观念相互表达贯通雕塑的全部,而 千百年来,盘古文化在这片他以自己的生命所化的热土上,不断繁衍,延续古今,传播中外,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盘古的开拓精神一直鼓励着每一时代的人们。其中蕴含的敢于开创、乐于奉献、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文化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源泉,也为当代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带来丰富的启示。而这种精神正是当代中华所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也是人类精神的至高境界。
雕塑学会:对于神话人物的动态走向,您是如何安排的?用意是什么呢?
李雄:对于神话人物的动态走向,我都会主动的去理解创作本体的研究。不同的神话人物会有不一样的精神体现。既要保留原有的精神体现,又要突破人们固有的认知,所以每一次构图我都要做很多尝试。力求使用简洁的几何形式框架作为支撑,并在这个框架当中,使用现代的手法重新组合形体,这种繁与简的组合在作品当中穿插形成丰富的视觉语言和较为突出的视觉冲击力。这是我对神话主题雕塑创作的动态一个大的规律走向。
名 字:《大汉之子》
材 质:铜
尺 寸:95x60x75cm
作品说明:此作品表现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的形象。在此之前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班超在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在现今天也是意义非凡,成就斐然,
雕塑不断的强化、概括、塑造,逐步形成个人艺术语言的风格化。简约的几何与繁杂而又突出的肌肉造型相互碰撞产生力与力的并存,形成简洁与复杂的碰撞,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雕塑中已经摈弃传统写实的条框,但又建立在其基础之上,欲达到似是而非的效果而不断努力。
雕塑学会:雕塑的形体与空间在雕塑上的意义是什么?空间感是如何在您作品《后羿射日》中体现出来的?
李雄:经过这一些年对雕塑的泥塑创作,目前的我认为雕塑的形体与空间他是并存的一种状态,雕塑是通过形体去占有空间,让形体与空间形成一种独立与统一的关系。我在创作后羿射日的过程当中,主动的将传统的、纪实的、封闭的空间观念提出挑战,尝试了许多不同形态组合,利用不同的肢体语言,在空间当中的穿插错位,使得后羿射日这一件作品既有轻盈透光的部分也有穿插的空间感,作品更显张力和神秘,与常态拉开距离并增加雕塑的生命力。
作 品:《后羿射日》
材 质:铜
尺 寸:106X90X60cm
作品说明:传达征服自然的信心和反抗压迫的精神。作品灵感来自于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利用了现代烂漫主义的写实手法去表达后羿射日的景象,体现了人们与自然环境作斗争,敢于征服自然的大无畏精神,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不屈不挠的斗争民族精神。
雕塑学会:作品《愚公移山》比较之前的构图在空间处理上相对二维,为什么这样处理?
李雄:我所创作的神话系列作品在造型艺术的手法中尝试不断地突破常规具象的局限,又是实实在在的具象艺术。我创作的作品一直都是以雕塑本体的塑造为主,以这种体块穿插似的具象形式去体会雕塑本体语言的魅力,对于《愚公移山》的创作更像是一种纪念碑似的感觉和形态,利用这种简约的十字构图去呈现愚公精神。
作 品:《愚公移山》
材 质:铜
尺 寸:140× 50×140cm
作品说明:作品《愚公移山》在空间处理上相对二维,雕塑形式上没有太强调形体之间的转向变化,几乎在一面空间上完成。采用相对简洁的十字构成,雕塑的神圣、庄严让人敬慕的纪念碑效果。象征着坚定、高度、宽容的山体与愚公融为一体,向上托起,追求“天人合一”的视觉效果。
愚公移山是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其表现古代劳动人民为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从精神层面出发,他有着盘古的勇于开拓、后羿不畏邪恶势力、夸父为理想锲而不舍的正能量精神表现,而这种实践精神也一直鼓舞着现代人,象征着责任与担当,为达到目标不懈的民族时代精神。
雕塑学会:您创作的高产期在哪个阶段?
李雄:我从本科毕业之后非常幸运跟着一位对创作充满激情和欲望的导师,他的创作模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所以我认为这个所谓的创作状态一直都停留在我的身上,当然,目前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社会角色的变化,不一定每天都在创作,但是一直在为创作作品而准备,很多时候都是在心里思考着作品的呈现,具体在制作的时候,因为心中已经有数,所以可以很快地把所思所想给表现出来。
作 品:《夸父逐日》
材 质:铜
尺 寸:81× 68× 60cm
作品说明:作品取材原始神话;夸父逐日的故事。人体为基本元素创作,表现夸父追逐太阳心疲力竭之后倒下的瞬间,在瞬间依然以一种向上的势态。形式上并不是取巧的动态,但似乎又超越了常态人物创作的平顺感。不断替换形体的角度和布局,力图加大形体上相互的关系,寻求最好的空间构成和构成形式。
如果雕塑是一个大空间环境,那笔者将许多小空间重组,重新堆砌形成新的空间,打破整体重新组装小空间的新样式更有利于笔者创作时表达个人对神话人物的内心感受。体现的是后羿迸发的无穷的力量,力求用饱而满的肌肉去体现,硬朗错综复杂的几何形体骨骼与夸张繁杂的肌肉拼接的表现似乎都过犹不及。似乎在制造这些琐碎的“配件”过程中变的愈演愈烈,在笔者的雕塑语境中早已经约定俗成一般。
雕塑学会:前段时间您出售了一些NFT雕塑作品,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李雄:时代的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每天都在发生改变。我认为需要做不同的尝试去细心发现这个时代,感受这个环境变化。
《一马·先》
全球限量:20份